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 -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而今年,从“小黑屋”放出来的滴滴在年中再一次扩展了该业务,推出“滴滴快送”,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快送”已覆盖200多个城市。
目前赛道中,既有为综合服务平台衍生出的跑腿服务,如美团跑腿、饿了么跑腿,能整合平台综合能力和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也有以闪送、顺丰同城、uu跑腿、达达快送为代表的单一服务型,主要通过自建运力提供取送服务。

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中,随着网约车企业的陆续进场,跑腿赛道正在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前行。

离此最近的是,11月月中,高德地图app被发现悄悄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模式将于和平台上的网约车模块类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线服务。据悉,目前仅接入了饿了么旗下的蜂鸟跑腿一个平台。

而早在今年6月,滴滴就已经推出“滴滴快送”业务,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并且覆盖200多个城市。以大型货运为主的货拉拉也是在今年入局,于3月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

实际上,网约车企业们会入局跑腿赛道,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抉择。移动互联网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目前市面上的大厂遇见风口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而跑腿这类成熟的业务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更让人放心。只是这对老玩家们似乎有些不太友好,毕竟在今年以前,整个跑腿江湖一直由美团、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这几家头部玩家稳稳把持着。

当然了,网约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入局,也是虎口夺食。群狼环伺之下,滴滴高德们胜算几何,这两家宿敌又将在新战场展开怎样的交锋?

其实,跑腿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或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在《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

从市场发展来看,当下“懒人经济、宅经济”仍旧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消费者在即配服务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并演化为个性化、多样化、非标化等特性,使用环境明显由彼时的送外卖大幅转变为“送万物”。

据报告显示,在跑腿业务上有着较大需求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边个人消费者,一边是本地小个体户。若是按需求细分来看:可以分为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三类。有调研数据显示,38.4%的消费者由于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37.3%的消费者使用跑腿帮买东西。

不得不说,从消费人群来看,跑腿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80后、90后作为跑腿服务的主力军,跑腿服务的使用频率较高。数据显示,26-30岁和31-40岁用户使用跑腿服务频率较高,集中在每月使用1-4次和5-10次,合计占比超过七成;各年龄段中均有小部分用户使用频率在每月10次以上。

跑腿是即时物流在特定场景下的进一步延伸,它既能完善即时物流中的“非标准化服务”,也能在细分领域挖掘到新的增量。

显然,随着用户在跑腿业务上的即时性需求愈发旺盛,市场自然出现了增长空间。这也难怪网约车企业们在跑腿业务这个“老风口”上前仆后继,试图分摊一杯羹。

不只是近期悄悄上线跑腿业务的高德,据悉,滴滴早在2020年就曾于21城上线过“帮我买”的跑腿业务,不但可以以专人专送的方式代买咖啡、药品等,还能帮取送快递、文件。

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

而今年,从“小黑屋”放出来的滴滴在年中再一次扩展了该业务,推出“滴滴快送”,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快送”已覆盖200多个城市。

有意思的是,在滴滴这三年间,其他网约车平台同样先后有过试水:2020年哈啰曾借助平台上的顺风车车主、网约车司机等进行四轮拼单配送;同年,曹操出行上架“曹操帮忙”,彼时业务覆盖40多个城市;今年3月,货拉拉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引发热议。

不过,网约车企业入局,除了跑腿市场正在扩张外,或许还有着另一层原因:目前网约车市场需求过于饱和、司机业绩下滑,面对540余万司机的生计,平台们只能从出行业务迈向物流快送等增量赛道,欲将司机闲置时间调动,避免时间、资源的浪费。

可惜,跑腿业务并非一片未经开垦的新蓝海,不少玩家早在此地安营扎寨。

目前赛道中,既有为综合服务平台衍生出的跑腿服务,如美团跑腿、饿了么跑腿,能整合平台综合能力和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也有以闪送、顺丰同城、uu跑腿、达达快送为代表的单一服务型,主要通过自建运力提供取送服务。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美团跑腿(60.1%)是消费者最常使用的跑腿品牌,其次分别为饿了么跑腿(29.8%)和闪送(27.8%)。46.8%的消费者会认准一到两个品牌,41.3%的消费者偏向同时使用几个品牌。

这也意味着,作为后来者的滴滴高德们,想要打破这一赛道的格局,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消费者,还得重构两轮业务的运力,显然,接下来的进展并不会太过顺利。

在多年的用户心智培养下,“跑腿”逐渐成为城市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职业,虽然不及如今规模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风口,但近千亿规模的“蛋糕”吸引力依然在线。

时至今日,该赛道也已经和即将诞生数名上市玩家:2020年,“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上市,深耕京东平台;2021年,顺丰成功登陆港交所;闪送共获得了11轮融资,已披露交易金额的轮次融资超过3.5亿美元,投资方阵容包括顺为资本、千山资本、经纬创投、五岳资本等;uu跑腿共获得了6轮融资,其中5轮融资披露了交易金额,合计超过5亿元。

遗憾的是,当下全力挤进跑腿赛道的网约车企业们,可能又将面临彼时自己主赛道的初期情况——周期长,盈利难。

比如达达虽然能在2020年6月前往纳斯达克敲钟,可财报数据却显示其在2019年净亏16.70亿元,而2020年更是净亏17.05亿元。相同时间段,顺丰同城相较而言亏损较少,但净亏依旧高达4.70亿元和7.58亿元,甚至2021年还亏损了8.99亿元。

直到2023年上半年,达达、顺丰才纷纷实现了首次扭亏为盈,分别净利润840万元和3030万元。

从头部玩家的盈亏可以察觉,跑腿的相关业务并非一本万利,前期的投入到后期的盈利时间跨度极长,即使是当下的盈利,或许还是得益于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便捷化的原因。

不过,头部玩家们在跑腿赛道会形成巨额亏损的原因,除初期以“烧钱”为手段“跑马圈地”来抢占市场外,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跑腿业务的自身局限性:骑手数量所带来的高额人力成本。

说到底,所谓的“跑腿”本身就是基于骑手而展开的服务,也就意味着,人力成本将占据玩家们绝大部分的成本,进而侵占跑腿业务所带来的利润空间。

据顺丰同城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的总营收分别为81.74亿元和102.65亿元,而有关劳务外包的成本数据竟高达79.18亿元和96.34亿元,分别占总营收比例98.01%和97.79%。

深耕“同城快送”的头部玩家都尚且如此,新晋玩家的处境可想而知。

据悉,彼时货拉拉刚刚入局,便果断开启“烧钱”补贴,同时惠利骑手和用户,可由于自身并没有“两轮”骑手团队,新骑手粘性不高,可能当这类补贴停止,平台订单量或将迎来断崖式跌落。

故而,此次高德入局,为了避免开局就陷入亏损的尴尬处境,一开始选择切入的就是滴滴走过的聚合模式,即区别于“顺丰同城”们自建配送团队,直接接入其他平台运力。

据滴滴此前对该模式的介绍,如此操作不仅可以为平台节约成本,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站内生态,进一步留存用户。而且,对用户而言,在同一个app中下单,选择多、对比清晰,省时省力。

有意思的是,在滴滴丢失的三年内,高德依靠聚合抢占了滴滴近20%的市场份额,即使滴滴后来重新上架,但这部分用户已然被高德成功转化。

如今,滴滴利用高德的“聚合”优势入局跑腿业务,颇有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意味。毕竟,在今年3月饿了么的到店业务并入高德后,高德在本地生活其实也变相拥有了一席之地。今年8月,高德还曾宣布和全国4000多家苹果授权经销商达成合作,上线过“随手买、顺路取”服务。

可是,滴滴、高德们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讲,其实是将自己当作了“流量入口”,让别人来自己平台享受流量,自己收获的却仅仅是增加本有用户群体的粘性和坑位费。

鉴于目前高德只接入饿了么旗下的蜂鸟,同属“阿里系”且饿了么都直接向高德汇报,这个烦恼对于高德来说,暂时不用太过焦虑。只有当它在试水完成后,想做大跑腿业务时,势必会接入其他平台,彼时仅凭蜂鸟目前的自建骑手基本盘很难支撑,更妄谈用户需要的“即时”。

网约车企业想要寻找新增长曲线的心情无可厚非,但扎身跑腿赛道,入局本地生活,欲分时代红利,就必然要解决老玩家困扰多年的“盈利”难题。

可从整体而言,跑腿市场也是个机遇满地的赛道,不仅是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还有用户满意度的持续上涨,都在多方面印证跑腿市场目前的潜力。虽然,高德现如今的境况是面对着“红海”赛道中众多的巨头玩家,挑战指数直线上升,但是多位玩家多分变化,或许随着高德的入局会给该赛道带来不一样的方向和变化。

毕竟,失败无伤大雅,高德作为地图导航app类的聚合平台,其实也不缺这一个小业务线。一旦成功,却意味着高德带领阿里再次扎入本地生活,洗清彼时饿了么被集团降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负曾经俞永福为本地生活所许下的“一起做好”。在阿里市值被拼多多超越的低谷期,也能在某一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或者说,网约车企业们其实也为高德带来了一条崭新的方向,在与滴滴的旧日恩怨上再开新战场。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5日 14:24
下一篇 2023年12月5日

相关推荐

  • 《面馆发展报告2024》发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品牌加速扩张

    区域面馆品牌崛起,
    赛道进一步细分
    从总体来看,面馆赛道持续细分,区域面馆品牌崛起,品牌发展进程加快。
    1.深耕食材、探索“产品 ”,面馆品牌积极探索差异化之路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面馆品牌积极探索产品创新策略以求脱颖而出,一方面在产品食材上深耕,提升面条、浇头、汤底的价值感。

    2.通过自建或与上游供应合作,面馆品牌进一步夯实供应链
    近年来,诸多面馆品牌积极搭建供应链体系,一些品牌自建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工厂,布局上游种植基地,也有一些品牌在食材和仓储配送方面携手优质的供应链企业。

    3小时前
  • 老乡鸡的里子和面子

    可以说,在营销宣传上老乡鸡非常擅长以小博大,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21年老乡鸡营销费为6391万元,占收入比重仅为1.17%。
    3供应链无法支撑老乡鸡的全国野心
    中式快餐开始大规模扩张是从2019年开始的,在一级市场资金涌入消费品牌后,不少快餐品牌都将千店规模作为发展目标,老乡鸡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老乡鸡而言,在招牌上写的全国经营1000多家门店是其面子,也是其实力的体现,但是公司如何经营好这千家门店,如何在背后做后供应链投入和全国运营管理,则是老乡鸡实实在在要提升的里子。

    商业密码 4小时前
  • 消失的“天价雪糕”

    research“2023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单支冰淇淋或雪糕的可接受价格”调查,中国消费者对冰淇淋单价的接受度普遍在3-15元(不含15元)之间。有消费者称,自己听到某品牌的高价脆筒冰淇淋降价后,兴冲冲地买了一盒。
    可以预判,今年冰淇淋市场将迎来“冷静”的一年,在消费愈加理性的形势下,不管是传统巨头还是行业新贵,都将回归到品牌本身和产品竞争力维度,消费者也会回归理性。

    6小时前
  • 闲鱼“翻脸”nft

    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曾是如鲸探、幻核等数字藏品平台的主要二级市场。
    2021年底,平台开始屏蔽数字藏品相关关键词,各大数字藏品平台也同时声明严禁二级市场炒作。
    除了“不胜其烦”应对交易纠纷,闲鱼对数字藏品的解禁和再次下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敏感反应。其全面下架数字藏品的决定反映了平台在数字藏品业务上的极端谨慎态度,并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明确的监管框架出台之前,平台将避免涉足高风险业务。

    7小时前
  • 揭秘海底捞首家“校园食堂”:9.9元吃面,人均消费约15元

    01.
    海底捞开校园食堂店
    主打粉面、小吃,人均消费15元起
    据红餐网了解,海底捞这家校园食堂店于5月6日正式开业,位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食堂内,与校园食堂常见的窗口类似,不同的是,这个窗口店的面积比较大,大概有60㎡左右,窗口门头上赫然印着海底捞标志性的红白“hi”logo,同时还加上了“校园食堂”的后缀。
    没错,海底捞这家校园食堂店也提供火锅,不过,有学生表示,想要吃上海底捞的火锅,需要提前1天和该店员工预约,并提前预订第二天要吃的菜品。

    商业密码 10小时前
  • 在婚恋社交app,00后“付费加班”

    ”一位交友平台深度用户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而仍在婚恋社交app上交友寻爱的年轻人中,高学历人群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客单价高,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入局,例如青藤之恋。
    但在注册过程中,「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发现,在学历条件中,平台默认了中专及以上学历为高学历,而多位平台用户都表示经常会在平台刷到大专生。
    在双重认证之后,“勇闯”青藤之恋还有第二道槛。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第一代农民工”钟睒睒,仍被谣言困扰

    近日,农夫山泉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自2月25日来针对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的谣言及其真相》,对近期网络上存在的20条相关舆论进行辩驳和辟谣,并明确表示已经启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相关工作。
    本次回应中,对于“钟睒睒创立农夫山泉是针对娃哈哈,恩将仇报,‘农夫与蛇’”的说法,农夫山泉表示,钟睒睒创办农夫山泉完全是临时起意的拍脑袋项目,并不针对任何人或者企业。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焦作首富许刚逝世,500亿钛白粉龙头何去何从?

    得益于销量的增长,龙佰集团各个产品板块的营收在去年均实现增长,但由于受到价格下降的影响,龙佰集团多数产品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0年至2022年期间,龙佰集团的营收同比分别实现24.21%、45.77%、17.25%的增长,但去年龙佰集团的营收增速已降至11%。
    财报显示,去年龙佰集团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6亿元,相较上年减少5.64%,而这其实已是龙佰集团该指标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网红炫富,已无出路

    王红权星偏偏是那种专门以炫耀自己有钱的网红,而选择“炫富”这条路,出事似乎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王红权星,身上没8位数不出门
    王红权星上一次成为网络话题人物,还是因为他用2700万轻松拍下了一枚翡翠摆件。
    炫富,是王红权星等网红获取流量的一个手段,背后并不是单纯的生活分享,而是流量生意。
    所以,王红权星等炫富网红被封可能只是第一波,其它爱炫富的网红们,也该收敛收敛了。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 temu求解“不可能三角”:要低价,不要低质

    与商家只需发货至国内仓、平台大包大揽的全托管模式相比,temu半托管的最大区别在于,商家可以自主选择物流仓储服务商,履约方式更灵活。
    temu等跨境电商的崛起,打破了进出口行业“商家-中间商-消费者”的传统交易链条,以“商家-平台-消费者”取而代之。过去两年,temu们开始把重心转向重构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价值关系,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行业潮流所向。

    商业密码 11小时前
网站地图